版主: Jeff, Korping_Chang
wensan 寫:mtlin12 寫:Q25、Q26是工作在active區電晶體特性曲線最彎曲的地方沒錯,但是就如切線,
它們的Vbe變化極小,應該沒有線性的問題。問問META42就知道了。
電流放大級的「線性」應該是β值的問題吧?Vbe順向電壓的變化本來就小了啊!要不然乾脆用二極體或「稽納」?
mtlin12 寫:...單一級源極隨耦當做前級卻
不如理想,所以以前Ultima-1 沒有前級,直到DB架構成功。我
認為並不是失真的問題,而是討厭的MOS輸入電容難以克服,會影響速度和頻寬。
mtlin12 寫: 當然,各位如果不在乎TIM還沒發生在輸入級,反而先發生在電流放大級,那晚輩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skychu 寫:mtlin12 寫: 當然,各位如果不在乎TIM還沒發生在輸入級,反而先發生在電流放大級,那晚輩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如果您認為Diamond buffer 的SR 比電壓放大級還小, 那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skychu 寫:mtlin12 寫: 當然,各位如果不在乎TIM還沒發生在輸入級,反而先發生在電流放大級,那晚輩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如果您認為Diamond buffer 的SR 比電壓放大級還小, 那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wensan 寫:同樣是兩級射級隨偶器,小訊號模型不同嗎?
wensan 寫: 我要強調的就是這個!電壓放大級的偏流是6mA,工作範圍大致上是0~12mA,比Q25、Q26大6倍,呃!錯了,單差動不是互補雙差動,所以工作範圍大致上是0~6mA,比Q25、Q26大3倍,乾脆把Q25、Q26拿掉,直接用電壓放大級來推。
mtlin12 寫:wensan 寫: 我要強調的就是這個!電壓放大級的偏流是6mA,工作範圍大致上是0~12mA,比Q25、Q26大6倍,呃!錯了,單差動不是互補雙差動,所以工作範圍大致上是0~6mA,比Q25、Q26大3倍,乾脆把Q25、Q26拿掉,直接用電壓放大級來推。
這6mA是向兩顆不便宜的P-CH JFET壓榨出來的,至為寶貴,所以
我就是捨不得亂花用,這不像一般第二級設計以BJT為多,主要就是
提高增益和供應下一級足夠的Ib使用,原本Ultima-1 150W
用DT-01模組時用6mA來推動MOSFET的輸入電容就已經夠受的,
何況是BJT的Q20、Q21 !
6mA搭配DB的Q25、Q26高輸入阻抗,讓下面的串疊級恆流源
拉高或拉低電壓動作變得很快,因此Q25、Q26的E極也是隨著
訊號高速浮動,輸出當然是快速的。
雙差動JFET+JFET+MOS源極隨耦+MOS源極隨耦輸出是Borbely
的主要架構,這方面DT-01只有跟進的份。
但是單差動JFET+SE-JFET+DB架構,恐怕是DB-01跑第一?!
我會仔細瞧瞧別人的設計,免得自爽的太早。
mtlin12 寫:wensan 寫: 我要強調的就是這個!電壓放大級的偏流是6mA,工作範圍大致上是0~12mA,比Q25、Q26大6倍,呃!錯了,單差動不是互補雙差動,所以工作範圍大致上是0~6mA,比Q25、Q26大3倍,乾脆把Q25、Q26拿掉,直接用電壓放大級來推。
這6mA是向兩顆不便宜的P-CH JFET壓榨出來的,至為寶貴,所以
我就是捨不得亂花用,這不像一般第二級設計以BJT為多,主要就是
提高增益和供應下一級足夠的Ib使用,原本Ultima-1 150W
用DT-01模組時用6mA來推動MOSFET的輸入電容就已經夠受的,
何況是BJT的Q20、Q21 !
6mA搭配DB的Q25、Q26高輸入阻抗,讓下面的串疊級恆流源
拉高或拉低電壓動作變得很快,因此Q25、Q26的E極也是隨著
訊號高速浮動,輸出當然是快速的。
雙差動JFET+JFET+MOS源極隨耦+MOS源極隨耦輸出是Borbely
的主要架構,這方面DT-01只有跟進的份。
但是單差動JFET+SE-JFET+DB架構,恐怕是DB-01跑第一?!
我會仔細瞧瞧別人的設計,免得自爽的太早。
wensan 寫: 哈哈!晚輩就怕前輩您不想比速度!
skychu大大似乎很懷疑DB-01把Q25、Q26拿掉,直接用電壓放大級來推,迴轉率會比較高。不如我們先撇開增益、頻率響應、失真....等等,單就迴轉率來討論,把問題釐清楚,免得skychu大大把問題憋在心理,憋出毛病來。
有很多人在談迴轉率時,會把頻率響應、頻寬扯進來,其實放大器的迴轉率跟頻率響應、小訊號頻寬沒有直接的關係,要扯頂多扯到「功率頻寬」,也就是放大器在大訊號輸出時,受迴轉率過荷限制的頻寬。「功率頻寬」可能比「小訊號頻寬」寬,也可能比「小訊號頻寬」窄,並不一定。甚至還可以分5V輸出的功率頻寬、10V輸出的功率頻寬......。
要談迴轉率其實談的是電容的充放電!而且電容是無處不在的,任何導體間都有電容存在。電路有雜散電容、電晶體有極際電容,就算不使用「靜電式耳機」或「電容式耳機」,光是耳機線也有電容。
而DB-01的Q25、Q26要對什麼電容充放電呢?除了雜散電容、本身的極際電容、Q20、Q21的極際電容外,還有負載電容透過Q20、Q21的基極反映出的等效電容。
但DB-01的電路接法,Q25、Q26有多少能力對這些電容充電呢?因為它是NPN推PNP、PNP推NPN的架構,當推動的晶體導通的越多,被推動的輸出晶體就越趨向截止。當推動的晶體越趨向截止,被推動的輸出晶體就導通的越多。前後的動作相反。可是前後只要有一方截止就不能工作了啊!因此Q25、Q26只能在2mA的範圍變化,對這些電容的最大充電能力只有2mA。
但是如果把Q25、Q26拿掉,直接用電壓放大級來推,電壓放大級有多少能力對這些電容充電呢?有6mA耶!
所以不談增益、頻率響應、失真....等等,單就迴轉率來討論,Q25、Q26拿掉,直接用電壓放大級來推,迴轉率的確會比較高。
mtlin12 寫:對不起,wensan兄對於DB架構您的推論有基本的錯誤。
因為DB的理論文章有些深奧暫時不易理解,用舉OP IC的例子說明好了。
依全華"類比積體電路--雙載子積體電路的分析與設計"第十章頁417,
原書雖然沒有說明是OP-37,但是從3nV/√Hz、17V/us、63MHz GBW...等spec
可以知道談的是OP-37 IC內部的設計,您知道它的DB恆流源
可沒有2mA那麼高,只有上260uA、下340uA (因β值不同)
但是OP-37的slew rate就高達17V/us!
以20年前來說(我有一些motorola 1984年的IC),這OP速度很高了。:ya:
若依據wensan兄的理論推導,OP IC或current buffer很多會陣亡的,
可是它們卻依然活躍且佔據META42的輸出端。BUF634 2000V/uS!?
mtlin12 寫:對不起,wensan兄對於DB架構您的推論有基本的錯誤。
因為DB的理論文章有些深奧暫時不易理解,用舉OP IC的例子說明好了。
依全華"類比積體電路--雙載子積體電路的分析與設計"第十章頁417,
原書雖然沒有說明是OP-37,但是從3nV/√Hz、17V/us、63MHz GBW...等spec
可以知道談的是OP-37 IC內部的設計,您知道它的DB恆流源
可沒有2mA那麼高,只有上260uA、下340uA (因β值不同)
但是OP-37的slew rate就高達17V/us!
以20年前來說(我有一些motorola 1984年的IC),這OP速度很高了。:ya:
若依據wensan兄的理論推導,OP IC或current buffer很多會陣亡的,
可是它們卻依然活躍且佔據META42的輸出端。BUF634 2000V/uS!?
skyboat 寫:忽略了 OP-37、BUF634 等的負載測試條件(RL),光是比較 Slew Rate 數據似乎不妥!
RL≧600Ω,260μA 對 OP-37 的最末級而言,好像蠻夠的耶!
wensan 寫: 晚輩並沒在討論功率晶體的極際電容大還是小,晚輩討論的是同樣的充放電電容,到底是大電流充放電時迴轉率較高,還是小電流充放電時迴轉率較高?(拿掉Q25、Q26用電壓放大級直接推動輸出晶體的DB-01跟DB-01自己比)
mtlin12 寫:wensan 寫: 晚輩並沒在討論功率晶體的極際電容大還是小,晚輩討論的是同樣的充放電電容,到底是大電流充放電時迴轉率較高,還是小電流充放電時迴轉率較高?(拿掉Q25、Q26用電壓放大級直接推動輸出晶體的DB-01跟DB-01自己比)
1.那DB-01就得改名不能叫做"鑽石前級"了!
2.您若有機會試驗一下,我的看法是SPEC不會很好,DT-01改
為DB-01花了我6個月時間。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1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