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蕭邦的推薦中有人提到巴哈,
那麼,這次我們就來談談巴哈吧!
首先,某位老友叫我把巴哈改成巴赫,沒問題,就叫巴赫吧,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我想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了,
沒聽過全套的沒關係,至少大多數人一定都聽過No.1的前奏曲,
在廣告中出現的次數已經數都數不清了,
每個大提琴家也都將這套組曲視為必演曲目之一,
拿大提琴的不會這套?那你還敢在這行混?哈哈,開玩笑的,不過我想每個大提琴家一定都會才是,
因為自從卡薩爾斯從破舊書店將祂帶回演練之時,祂就注定成為大提琴演奏界的聖經了,
我想大家都能同意這點才對.
不過,在與大家分享心得之前,我們還是先從一些曲子的特色來切入主題吧,
首先,巴赫當時發明了五弦大提琴,No.6就是為了五弦大提琴設計的曲目,
而以組曲作為呈現的方式,是因為當時古大提琴普遍音色黯淡樸素,共鳴度也不佳(古樂器共同的缺點?),不適合獨奏,
在不知道新設計的大提琴音色表現的情況下,不適合演奏主題較為嚴肅的奏鳴曲,因此以各式速度不同的舞曲組合來增加演奏跟聆聽樂趣,
效果確實也如他所想的不錯.
整個組合是按照:阿勒曼舞曲-庫朗舞曲-薩拉邦德舞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然後前面都再加上前奏曲的模式在走,
不過第五段除了小步舞曲之外,也會使用布雷舞曲與嘉禾舞曲.
再來,這一系列的組曲手稿,並非巴赫本人親手撰寫,
而是他第二任賢內助的手抄譜,也可能是這個原因,因此譜上並沒有標示速度記號,
所以各家的詮釋就像是自由心證,也因此造就其百變的特性,
要想了解演奏家的演奏習性,這套曲目無疑是最佳選擇.
好,前言到這就好,開始進入介紹吧,
首先是這套,歐陽伶宜的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全集【2CDs】(亞門獨立製作)

這張是我在去年高雄音響展時買的,因為要請歐陽老師當場簽名^_^
當然支持一下好的國產音樂,我也是當仁不讓的,
不過看到朋友因為認識歐陽老師,所以老師簽了整整一面的字的時候,還是會有股淡淡的哀愁...
沒關係,我們注重的是音樂內涵!
那就來談談內涵吧,
在本文陸陸續續介紹的四套CD之中,最明顯的莫過於演奏速度的差異,
那這套錄音室是屬於偏快的,還是偏慢的呢?
我告訴各位,這套是屬於各曲速度變化很大的那種,不過這並不是說不好,
因為舞曲也是有分快的跟慢的,只是歐陽老師在演奏時以她獨有的方式來進行詮釋,
有朋友跟我說她這種情緒起伏有點矯情,
我則稱之為"女性獨有的浪漫情懷",
因為在樂聲中,我聽到的感受其實是舒服的,
我姑且稱之為"舒服且浪漫的巴赫",
因為雖然在一些演奏技巧上不如等等要談到的幾位國際級大師,
但是女性獨有的纖細還是能透過錄音感受到,
是可以很順暢放到完而不會睡著的一套錄音(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加上亞門的這套錄音在國內算是相當值得讚賞,
因此還滿適合古典樂入門者用來接觸巴赫,
不過建議不要用低頻量感大的器材聆聽,有人跟我說會有點糊.
第二套是史塔克(Janos Starker),EMI發行的作曲家盒裝系列

裡面還有瑪爾茨演奏的全套無伴奏小提琴,這套其實滿值得收的,
第一,它夠便宜...5片裝賣不到500,我在光南買好像是特價300多,
第二,演奏的是大師,史塔克跟瑪爾茨我想大家該認識一下才是,上網資料都滿多的,
第三,這是單聲道錄音,有人說這也算是理由?算,因為它是很不錯的單聲道錄音,這種品質的單聲道錄音,應該要推一下才是,
基於以上理由,我會建議想初嚐單聲道錄音的巴赫入門者去收這套,
至於為什麼不推給進階者,因為進階者通常都會收史塔克的Mercury版,
不要再來跟入門者搶這套...
史塔克的演奏一般聽到都會說他聲音精準且冷靜,
在這套錄音中精準是沒錯,但要說冷靜,我覺得並不是的,
的確他的演奏屬於快速且平順的,
常常會覺得他的音符是一個接一個很順的就走完了,
但是一跟其他人比較你會發現,
他的演奏有種愉悅感,
不過這也許是感受性不同的關係,
因為朋友還是說這張的史塔克屬於冷靜派,
不過不論是愉悅的還是冷靜的,
流暢度絕對數一數二,
琴音也是走中庸路線,器材不太需要太講究都能聽出一點端倪.
第三套是傅尼葉(Pierre Fournier)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WV1007-1012

這版我想一票人有吧?
這版常常入選日本唱片藝術,
算是相當有名的錄音版本,
雖然不及卡薩爾斯,
但傅尼葉的演奏有種特殊的歌唱感,
情緒的起伏相當突出,就好像他用大提琴在唱歌一般,
別有一番情趣,
不過聽久了會有種哀戚感,
他的演奏是屬於四個版本中最慢的,
但也不是全都最慢喔,快板的部分也是很快,
只是整體來說他的慢板部分哀戚感太強烈,
因此印象上給我一種他的人生很悲慘的感覺,
不是很喜歡這種風格,因為不能太常聽,
偶而聽聽是不錯啦,因為他演奏的技巧真的沒話說,
很能帶動聽者的情緒,
但若常聽,要是陷入哀傷的情緒太久,恐怕會對現實生活有負面影響,
情緒太過強烈(卻也有一說屬於陰柔),
如果能再收斂一些,我會比較喜歡.
最後是alpha出版的版本

這版的心得可能要稍後再補齊了,
因為前陣子借給同學,要等過幾天還我之後才能比較確定我的印象沒錯,
不過我記得這版是速度滿快的版本,
Cocset的演奏...恩...很有個人風格,
我覺得有點爵士風,
因為他會在一些你覺得不會變速的地方變速,
算是我手上比較特殊的一個版本,
錄音風格也有別於EMI,DG等大廠,
有alpha家特有的韻味,
我現在不確定他是不是用古大提琴演奏,
等我拿回CD或是查到資料之後再跟各位報告,
這版的話...有賣的地方不多,
加上風格特殊,
建議是對這套組曲有一定認識的人購買會比較適合.
以上就是我手上四套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一些心得分享,
也許以後會再收個一兩套吧,
如卡薩爾斯的版本,BNL的錄音版本(如果有的話),
如果有人有不同版本的心得,
希望也能一起分享一下喔^_^